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我是六只鱼)_第七十一章 奏请罢相(2 / 2)_影视从四合院阎解成开始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七十一章 奏请罢相(2 / 2)

    御史台的官员,又比整个官员群体,道德底线更高一点。

    没有人愿意做幸臣,无脑的舔赵宗全,对于这件事的表现都很愤慨。

    没用盛长柏劝,就定下来联名弹劾韩章的事。

    在大周朝御史大夫是一个荣誉虚职,不常设。

    就是设御史大夫,也只会作为高官的荣誉加衔,不会履行实际上的责任。

    御史中丞就是御史台事实上的一把手,等御史中丞也署名了之后。

    也就代表了奏疏,表明的是整个御史台的态度,都是请求罢免韩章。

    盛长柏这边在忙,齐衡这边也没闲着,召集了谏院的一干人等,也准备要弹劾韩章。

    齐衡操作起来还要更简单一些,相比于盛长柏作为御史台的底层。

    已经成为右谏议大夫的齐衡,已经属于谏院的高层。

    两边都写了奏疏,给皇帝交了上去。

    也就是说整个大周的言官,都已经在集体反对皇帝立先舒王为皇考和韩章。

    皇帝把奏疏压了下去,没有反应,御史台和谏院,就连番的上奏。

    每天一封,直接就是连续上了七天。

    这种情况下,一般要脸的皇帝,就该知道要打消念头。

    要脸的宰相,就该懂得,自己上表告罪辞官。

    “则诚,你听说了没有,陛下已经下诏,让礼官及待制以上朝臣开始讨论,尊奉舒安懿王的典礼。”

    但是赵宗全不一样,可能是耍无赖从太后手中夺得玉玺。

    尝到了耍无赖的好处,议皇考的事被朝臣反对。

    赵宗全干脆也不装了,直接的就耍起了无赖。

    也不再用韩章做自己的白手套,直白的表示要立皇考就是自己的意思。

    直接下旨让礼官和两制官开始筹备典礼,帮自己爹“正名份”。….

    韩章也没有自己辞官,恬着一张脸,还坐在宰相的位置上。

    打破了官场的潜规则,被言官弹劾的奏章,加起来都已经有一人高。

    别人一封奏疏就自己请辞,韩章被御史中丞弹劾了一个星期,还是无动于衷。

    玩的就是一个无赖,突出的就是一个不要脸。

    只要皇帝不说罢相,我就一直在宰相位置上坐着。

    韩章前期积累了几十年的名声,一朝败尽,全部化为了赵宗全的人情。

    利用自己宰相,士林领袖的身份,出卖士大夫的利益,把天下的文人,给卖了一个好价钱。

    皇帝和无赖,大周朝身份最高的几个人中的两人,耍起了无赖。

    确实很难搞,怪不得太后在皇宫后宫宫斗了一辈子。

    还能被这两个人气的嗡嗡的。

    皇帝和宰相变成这一副无赖的样子,顾廷烨要背一半的锅。

    是顾廷烨给两个人出的主意,给两个人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让两个人知道耍无赖,得利益是多么的有效,方便。

    “礼官是什么态度?”

    “群情激愤,纷纷反对。”

    “那就等明日上朝,再行分说。”

    听到了皇帝和韩章,激怒了御史台和谏院之后,又激怒了礼官。

    盛长柏只能说着两个人愚蠢,两个人搞这种反礼仪的事,怎么可能能得到礼官的支持。

    谁敢支持赵宗全的话,那肯定要被记入到史书之中,世代被人唾弃。

    对于大部分有良知的文人来说,名声就是最重要的东西。

    就算有一些人不在乎当时的名声,也看重身后名,不希望自己被写到奸臣传里。

    赵宗全为了躲避群臣,连朝会都不敢开。

    本来做了皇帝之后,挺喜欢开朝会的一个人,现在是在群臣的再三催促之下,一个星期才又召开了一次朝会。

    因为老皇帝搞事的原因,国家的其他事可以说又停滞了下来。

    整个朝堂议论的都是先舒王尊号的问题。

    不把这件事情争明白,也没人有心思管地方上的事情。

    地方上的事情,直接就是依照往常一样处理,匆匆略过。

    然后就又到了群臣的自由说话时间。

    “陛下,臣有本奏。”

    这是翰林学士王大人,在大周属于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的储相,再进一步,就是参知政事的副相。

    也是皇帝安排,议舒王典礼中礼官和两制官里面,身份最高的一个。

    “说。”皇帝一脸希冀的道。

    “臣于众位同僚和礼官,议过了之后,一致认为应立先舒王为期亲。仪礼有言,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私亲。”

    王大人这话就是说,皇帝你应该叫你生父为伯父。

    因为儒家的十三经的仪礼里面写了,过继的儿子,不应去认回自己的亲爹娘。

    当初仁宗要立你为太子之前,你先认了仁宗做爹。

    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所以你生父不是生父,是你大爷。

    皇帝听了之后,当然是不开心,黑着脸看着了韩章。

    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件事是你讨好我要搞的,现在闹成了这个局面,该怎么收场。

    韩章既然彻底投靠了赵宗全,也没有犹豫,就一心的只卖好皇帝,看到皇帝求助于自己,立马站了出来,不满看着王学士:

    “未知舒王当称何亲,名与不名?”

    “宜称皇伯而不名。”王大人瞪着韩章回道。

    “王学士此言差矣,仪礼中也说,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为人后者为其所后父母斩衰三年,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齐衰期。”韩章跟着回怼道。

    依据是议礼上也说了过继的孩子,也称自己的生父母为父母。

    因为群臣都反对原因,韩章这些天明显也是做了功课的。

    试图从礼仪上,让先舒王的皇考身份合乎礼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