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半杯鸳鸯)_第53章 福字罐(2 / 2)_穿越小夫郎靠美食致富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53章 福字罐(2 / 2)

  顾宁一人送他们一个,没要他们的罐子钱。

  小牛带回去的辣油,顾叔果然很喜欢。

  顾婶儿吃一口:“哎呦,这宁哥是往里放了多少油啊?”

  小牛嘴里吃着饭,含糊道:“放了好多油,我们现在店里这个卖二十五文呢!”

  顾婶儿咂嘴:“这么贵?”

  她“哎哟”一声:“这么贵你给钱没,别动不动拿店里的东西,那是公家的知道不?”

  小牛咽下去嘴里的饭:“知道了,娘!这是我掏了钱的。”

  顾婶儿和顾叔这才点头,这小牛越来越懂事了。

  小牛怕他娘再说自己,连忙转移话题:“今天我大哥说亲怎么样了?”

  顾大牛看弟弟一眼,倒是无所谓。

  顾婶儿则是忧心:“今天说这个姑娘,倒是对咱家挺满意,但你哥是个闷葫芦,人家没相上。”

  因为顾家村现在做豆腐,家家都挣钱。现在顾家村的人说亲都好说了,同村的几个都相看上了。

  就顾大牛还没个着落。

  看大哥不急,小牛也觉得没什么,安慰他娘:“没事的娘,缘分没到,缘分到了姻缘就来了!”

  顾婶儿都被逗笑了,小儿子现在说话一套一套的。

  小牛带回家的福字罐被顾婶儿放在厨房里盛盐了,每天做完饭后被擦了  又擦,灶台里明明灭灭的火光中,方方正正的福字承载了一家人对生活的希冀。

  在大家争抢着买福字罐的热潮中,山阳县首个福利院也悄然起来了,不过名字依旧沿袭这里的叫法:善堂。

  善堂的选址是一所废弃的书院。

  这所书院之前叫阳内书院,面积不大,五脏俱全。

  里面除了野草横生,有一屋顶瓦片掉了两块漏水外,其他房屋梁柱依旧,用来作善堂最是合适。

  都长林着人进行一一修缮,除去院外杂草,修建院内树木,房屋打扫干净,又买了床铺褥子等填充进去,善堂便焕然一新了。

  善堂落成那天,门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都长林和几位乡绅都到场了,包括顾宁,本来跟顾宁没什么关系,但是都长林给顾宁下了封请帖,请他务必到场。

  顾宁没想到新来的县令行动迅速,短短几天就已把此事落实了,既然如此他便也去捧个人场,顺便看看古代的善堂长什么样子。

  都长林拿着盖了官府印章的文书,在念乡绅们的捐款数目和名字:“朱鸿志朱员外纹银五十两,钱正业钱员外纹银五十两,王念林王纹银......”

  底下的人听着,时不时的小声讨论,但是依稀能听得几句:

  “真有钱~”

  “真是大义啊,这样的善举在我们县里头一份!”

  “没听到县太爷说吗,以后这都是要写进县志里的!”

  朱万全他爹鸿志和其他几个乡绅听着下面的夸奖,脸上的强颜欢笑也逐渐变成了发自内心的笑,五十两买个善名,实在是太值了。

  早知如此,一百两也是出得的。

  顾宁在下面听着,这都长林倒是个有趣之人,一番资源整合下来,县衙干出了政绩,乡绅们获得了美名,孩子们有了容身之所。

  大家各大欢喜。

  “......顾家豆腐顾掌柜纹银二十两。”

  “哗”的一声,人群炸开了锅。

  顾宁也是错愕:我什么时候娟的款,我怎么不知道?

  都长林也看到了人群中的顾宁,看到顾宁带点迷茫的眼神。

  他轻轻的冲顾宁眨了眨眼睛,又转过去了,短短的一瞬间,快的顾宁以为自己看花眼了。

  都长林接着道:“善堂所收捐款,均登记在册,会全部用于善堂,来往花费记录有专人负责,诸位员外也请不吝监督。”

  账目明确就不会有人趁机中饱私囊。

  后面就是一大串“弘毅宽厚、孝悌忠信”这类夸奖的话语。

  人群中议论声不断,那些员外家底厚实,手中店铺和良田无数,捐赠个几十两算是了了。

  顾家豆腐就是个小小的店铺,前几日还看到那顾掌柜的亲自在街上摆摊卖小吃呢!

  不知道一个月能不能挣够二十两,现在倒是大手笔。

  人群中有人认出来了顾宁,大家纷纷扭头看他。

  “顾掌柜仁义啊!”

  也有小部分人看不惯:“切,还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博名而已。”

  旁边的人立马啐他:“你也可以博啊,人家拿的可是真金白银。”

  “就是!”

  “有些人自己不作为就算了,还见不得别人做好事,要是个个都像你这样,这世间哪里还有好人?”

  一时间正义之士良多,纷纷出来用语言讨伐他,他人见说不过众人,直接从人群中溜走了。

  结束后,山阳县一些有志之士和有善心之人,专门找到县衙要进行捐赠,有捐赠银钱的,有捐赠衣服的,有捐赠吃食的,一时间县衙门庭如市。

  小米他们是第一批入住善堂的。

  善堂内收留未成年,也就是十六岁以下的孩子,阿旺的年龄已经不符合要求了,但是都长林念其特殊情况特批了。

  土地庙内的小乞儿们都比较信任阿旺,直到他们到了善堂,看到真的有地方住,再听到阿旺也会陪他们一起,才放下心来。

  “阿旺哥哥,这么漂亮的地方真的是给我们住的吗?”

  小蛋仰着脸看阿旺,丫丫他们几个也都看向阿旺。

  阿旺点点头:“嗯,我们可以在这里住到成年。”

  如果有好心人家愿意收养他们,丫丫她们也可以选择提前离开。

  小米摸摸床上的棉花被褥,好软好白啊,像天上的白云一样。

  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第一个“家”是城东的土地庙,但是对于小米来说,哪里有阿旺哪里才是他的家。

  都长林找了专人来负责善堂的维持。

  衙门内有个快离休的老差役叫老马,年纪大了干不动了,在官差们中颇有好评。

  大家都称他一声“老马叔”,马叔和马婶儿两人膝下无儿无女,所以对新来的小伙子都照顾有加。

  现在让马叔和马婶儿去善堂照看,俩人都高兴的不得了,小孩子们是最好相处的。

  马叔识字,负责记录各路来的捐赠和日常开销,马婶儿负责给孩子们做饭,教他们日常生活技能。

  善堂的第一天,顾宁带了豆腐去善堂,在善堂遇到了都县令。

  马叔烧了一大锅热水,让他婆娘带着几个孩子们洗澡。

  孩子们一开始有些瑟缩,迟疑着不肯上前,还好有阿旺和小米都在,他们帮着顾婶儿,一起帮着把小蛋他们的澡给洗了。

  善堂里的松树和柏树都被修剪过了,竹子是新移植过来的。

  顾宁和都长林便沿着这些树随意的散着步。

  顾宁看着已经马上入冬依旧青翠的松柏,感叹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就像人兜兜转转,总会找到自己的生存方式。

  他道:“捐款......”

  都长林似乎早知顾宁会问,当即接道:“顾郎君莫要有负担,就当是那日给你赔罪了。”

  他说的是那日在县衙审问顾宁的事。

  若不是顾宁先行帮助阿信和阿旺他们,都长林也不会发现问题这么快,善堂落实的这么迅速。

  顾宁也没有再推辞,只道:“我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们提供工作,教他们营生。”

  实际上,他已经在做了。

  马婶儿喊道:“开饭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