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高粱河车神)_第277章 魏文(2 / 2)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277章 魏文(2 / 2)

    最要命的是,被称为江东诸葛的司空、录尚书事张方平也同样身染重病。等于是江东东魏政权的两个主心骨全都重病在身。

    主战派也就剩下大将军苗先云和楚王曹成以及太子曹炎等人。

    其余如司徒顾元佑、太尉贺苗等江东豪族代表全都反对继续北伐。

    理由也非常站得住脚。从东魏建立以后,无岁不战,士卒疲惫,百姓更是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而北伐却始终没有任何进展,三次濡须口之战损兵折将,数万之众葬身江北。

    且现在皇帝还生着病,怎么打?拿什么打?

    连续数次朝廷争论太子曹炎和苗先云等人都被驳斥的哑口无言,曹元静又无法起身视事,自然是无法站起来力主北伐了。

    所以面对江淮大军主力这样的难得的好时机,东魏却无法挥师北伐。

    甚至躺在床榻上的曹元静都感觉到,即便是出兵,也未必能取得什么好结果。

    江淮军即便是主力尽出北上,但因为濡须坞重新被江淮夺回,豫章鄱阳湖的六万余众大概有水军两万余众撤回了巢湖,足以承担起江淮的守御任务。

    且江淮军就在颍川,说回来坐船几天就能沿着颍水直接杀个回马枪。

    所以即便是北伐,还是要去啃濡须坞这个硬骨头,并且后面还有东关、西关两座关城。

    能沾到什么便宜?

    因此,在连续数次失利,天子曹元静又身染重病的情况下,东魏方面出兵计划已经宣告破产。

    而上游的荆州襄阳,魏王曹烜在仔细研究战局之后,同样没有轻举妄动。但已经在准备出兵所需要的粮草和其他各种物资。

    “现在两燕大军都是初到颍川不久,战事还未进入焦灼状态,我军不可心急,一定要等到他们达到难舍难分的时候,我上可发兵收复宛城,下可发兵夺回江夏若这东西两燕军拼了个两败俱伤,北上洛阳,或许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曹烜与一众官员说出了自己的打算,包括大将军丁景珍、雷世猛、游子路等,全都齐声称赞“大王英明”。

    只有作为尚书令的蒯文贤是一言不发,等到从明堂出来之后,作为侄女婿,同为荆州世族的将军向训才开口问道:“叔父刚才在堂上一言不发,是觉得曹大王所谋,不合时宜?”

    蒯文贤摇头道:“非也,曹大王所谋,可谓是机关算尽,未有遗漏。但是.”

    “自古有进取天下之的英雄豪杰,无不是乘势而起,但有万一之机,也应该奋力拼搏,迎难而上,如今西燕东征,双方决机于颍阴,若胜则天下略定,此战关乎神器,若不想为人臣,就该立即出兵,乘势夺回宛城,与洛阳合力击败李氏二子,如今却犹豫不决,坐看其成败,难道能取得天下嘛?”

    向训闻言,笑道:“那这么说,咱们这位曹大王倒是像极了他祖上的魏文帝啊.”

    蒯文贤闻言笑了笑。向训这话什么意思?很明显了,他就不是夸赞。

    当年刘备伐吴,双方在夷陵鏖战之际,刘晔劝魏文帝曹丕出兵,说现在可以灭吴,结果曹丕拒绝了,说人家都称臣了不能打,太不地道了,这让天下人怎么看?

    结果等夷陵之战东吴信心士气都打出来了,这时候曹丕又脑抽了要伐吴结果就是被吴老二抽回来了。

    这大概也是魏国最好的一统三国的机会了,就这么给浪费了。

    而眼下的形势虽然跟当时有差别,但不趁着西燕跟东燕打起来出兵,还要等他们分出个胜负吗?

    这不是脑抽了是什么?

    而蒯文贤和向训都是荆州世族,本来跟曹烜合作就不是因为他雄才大略。只是因为他现在恰好占据了荆州而已。

    乱世生存法则第一条,士族要跟占领自己家乡的军阀合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