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高粱河车神)_第192章 素无大志(2 / 2)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92章 素无大志(2 / 2)

    这支五百人的精锐,前年跟随高晃回到洛阳之后,一直就被安置洛阳近畿。

    中军整编之时,兵部还以为是高晃用来吃空饷的,也没把这五百人放在眼里,接过这次直接被高晃亲自走的程序,调去扬州都督府了。

    此外,他们还一并带来了兵部划拨给扬州的军械。

    几日后,合肥新城,李元徽带了一众僚属来迎接刺史高智兴。

    都督府内举行了一场还算盛大的宴会。最起码在礼数上,得让人挑不出不是来。

    一席过后,宾主尽欢。

    第二日一早,高智兴来见李元徽,并约他要出去走走。

    李元徽欣然应允,能直接聊最好不过了,大家划下道来,最好是井水不犯河水。

    不过跟他想的略有出入,高智兴并没有跟他谈论大家怎么治理扬州的问题,也没有谈及职权。

    而是如同在寿春一样,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说了一遍,并再一次盛赞李元徽的见识和决断。

    “如今天下丧乱,幽冀二州去岁方遭兵祸,少说也要三五年能够恢复旧日之盛,荆楚、江东落入敌手,关中、河东为贼所据,中原天灾人祸,以致民众流离失所,聚众为寇.唯巴蜀、江淮,可使小民不移而活不知将军,据此间,可有远志?”

    两人站在合肥新城的城墙望楼上,可以远眺不远的将军山,和淝水。

    但放眼望去,更多的是此时尚且枯黄的麦田,虽有有些地方已经略微见青了。

    李元徽听了高智兴的话之后,并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想了半天之后,才缓缓道来。

    “不瞒高使君,我这人素无大志,家中兄长皆贤于我,自幼文不成,武不就,呵呵,莫说是家中兄长,就是我长姐之果决,也远胜我”

    已经听说了李大娘子平定南中叛乱的高智兴,闻言却是摇头笑了笑。

    他是把这些话当做眼前少年将军的自谦,毕竟未及弱冠就官至一州都督,镇南将军,大燕立国以来宗室也没有升迁这么快的。

    偏偏这位置还让他坐稳了.这就更不用说去年先帝驾崩之后,以书信示警皇帝,要他提防并州的梁王。

    结果就是梁王果然造反了.新皇帝慕容超可是当着文武大臣的面亲口说的,“悔不听李元徽之言”。

    濡须之战又击退了东魏曹贼二十万大军进犯,让江淮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你的文不成武不就?

    “将军未免太过自谦了,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将军少年英器,怎么会无大志?”

    李元徽闻言略有些尴尬,他是真觉得自己水平不太够,但特么对比周边一群英雄豪杰来说,好像自己这水平还可以?

    但自己这番操作也就算了及格啊,主要是老哥们还没发挥呢,所以他还真不是装蒜。

    “使君莫要误会,我所言都是肺腑之言,有些事,眼下还未分明,日后使君就知道我今日所言不虚了.”

    “我这人的确没什么鸿鹄之志,幼时就想着籍父兄之威名,做个寻常纨绔,富贵闲人,奈何时势推波助澜.”

    “眼下,我所愿,是经营江淮三郡之地,让这里的百姓不为贼寇所侵扰,能够在农忙时候耕种,收获,闲暇时的劳役不要多到累死人,每年交过赋税之后,能有余粮过冬,能一直吃到开春下一茬粮食收获之后.”

    “有吃的,有住的,要是隔三差五,逢年过节能吃上肉就更好了”

    说了半天,李元徽感觉自己好像有些跑题,这些事都是高智兴这个刺史该干的。

    随后话锋一转道:“.当然,还要平灭东西两魏之曹贼”

    高智兴闻言不由一笑,“将军所愿,亦是高某之愿。”

    李元徽听他这么话说,也跟着笑了起来。

    他其实没说假话,只是把那“江淮三郡”换成另外两个字就更贴切了。

    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