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高粱河车神)_第149章 大家一起匡扶大燕(2 / 2)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49章 大家一起匡扶大燕(2 / 2)

    “也不知道二哥现在忙活啥呢,按照他的脾气,这会儿应该去陇西拉队伍了吧”

    李元徽这随口猜测,就是事实真相了。

    李二带着十几个亲卫过了陇山,一路疾驰,半个月赶回了陇西郡治襄武。

    拿着临走之前找慕容颌签署的军令,去见太守新任太守崔彦光,重新拿回了自己之前统领的两千余骑兵。

    崔彦光也知道这其实不和规矩,毕竟之前是圣旨把李二郎调过去长安的,现在这人自己拿了雍州都督的军令就回来了。

    不过现在这规矩已经不重要了。洛阳的政令能送过来得猴年马月啊。

    甚至能不能送到都是两码事。

    崔彦光出身清河崔氏,其祖父是武帝慕容毅的心腹谋士,被称为“吾之子房”白马公崔参。

    慕容毅对崔参言听计从,立国之后更是先后担任侍中、尚书令、司徒等高官。

    崔彦光在成为陇西太守之后,也得知郡内的状况。这位李二郎君在陇西军中很有威望,又与附近的羌胡部落交好,换句话说崔彦光很清楚自己让不让李二拿会自己的部众都无关紧要。

    人家想要自己也能拿回去。

    不过到时候崔彦光的脸上就不好看了,而从小被祖父教导的他更是隐约能看得出现在的形势。

    天下本来是一锅马上就要烧开的水,慕容英临死前紧急的从灶里抽出了几根柴火,看起来好像没那么热了。

    但他死后,他的好儿子们又连续往灶里添了几根柴,现在水离沸腾,就差那么一线了。

    等到慕容盏夺取长安自立为帝的消息传到陇右,崔彦光立即就感觉到,这水已经开始沸腾了。

    要持续多久,可就没人知道了。

    “二郎,长安失守,高阳王殉国,朝廷是不是接下来就会让咱们陇右的边军出兵关中?”

    襄武城内的大营之中,在李二被调入朝中之后,来到陇西任职的堂兄李孝察拿着刚到的军报放到李二的桌上。

    账内其余几人闻言全都吃惊站立而去,聚拢过来。

    李二却不为所动,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拿起军报看了起来。

    看过之后才递给一旁的表兄窦琮示意他们传看。

    “关中失守,朝廷要发诏书,最近的路线是从洛阳出发,经过伏牛山脉,到南阳郡,而后取道汉水,沿着汉水过上庸,经过汉中,走祁山道,最少也要两个月”

    “陇右这里,陇西、南安、天水、广魏四郡,最多能出兵不过一万余人,若是梁逆进犯,凭借陇山地势和骑兵之利,破之易如反掌,若是以这万余人去攻关中不过是杯水车薪,除非联合蜀中、安定以及河西的兵马,尚有成事之机.”

    “但关中失守,洛阳朝廷威信扫地,这陇右、蜀中、河西各处的将军太守们,还会不会听朝廷的号令,那就.犹未可知了.”

    李二说完自己的见解,众人都默不作声,这些人都是李家的党羽,族人,姻亲,故旧。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他们现在面对这样的乱局,一时间面对眼下的情况,有些疑惑,不清楚这对李家是好事,还是坏事。

    表兄窦琮问道:“二郎,那以你之见,我们现在该如何是好?”

    李二闻言初时并未做声,而是深思了片刻。

    天下大势很明显已经有沸腾之状,阿耶在蜀中,四弟在江淮,各自用兵数万。

    但蜀中四塞之国,是天然险阻,也是天然障碍,阿耶若出蜀自己在陇右响应,有很大机会入关中光复长安。

    眼下关中在慕容盏手中,讨伐叛逆,匡扶大燕不是正当其时?

    至于这关中打下来之后,姓甚名谁,那可就不是姓慕容的说了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