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高粱河车神)_第130章 王佐之才(2 / 2)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30章 王佐之才(2 / 2)

    李四笑道:“兄长说的是,我这里还有一件事,要拜托兄长帮忙。”

    郑善道闻言:“四郎尽管开口。只要在为兄权责之内,必定权力而为。”

    “好,那就不跟兄长客气了,我欲在江淮,屯田。”

    李四这句话,相当于缓缓的展开一副画卷,画卷最后却是一柄匕首。

    郑善道闻言先是肃容相视,而后大笑道:“哈哈哈,四郎,你这到底还是没藏住啊?”

    “兄长,我可从来没藏过,都是有话直言的。”

    李四一边说这话,一边拿起酒壶给郑善道的酒杯满上,然后又给自己的酒杯满上。端起酒来,冲着对方示意,而后先干为敬。

    郑善道也端起酒一饮而尽,然后开口道:“四郎以为,天下大乱在即?”

    李四笑道:“兄长,这样试探就没意思了吧?我刚才可是该说的都说了。”

    郑善道,“慕容氏诸王各据要地统兵,圣人在尚且有慕容旭、慕容安国之流意图谋反.若没有圣人镇压慕容氏诸王,必然是天下大乱的局面,龙蛇并起啊.四郎欲据江淮以自保?伺机而动?”

    “不瞒兄长,正有此意。”

    郑善道开始打开天窗说亮话,李四郎也算是开始交一些底,半真半假。

    毕竟跟这种明白人,你要是一点实话没有,大家也没法交谈。

    这位郑世兄是李元徽想要在江淮搞屯田的关键人物,毕竟他是淮南太守。

    而江淮一代,最适合搞屯田的地方就是淮南。而且这地方也是有历史经验的。

    郑善道沉吟片刻道:“淮南地区,或者说扬州、豫州之间的这片地,本就水网纵横,土地肥沃,汉末魏吴于江淮对峙,司马懿就提议在此处实行屯田,遂命尚书郎邓艾在此地做先期调查。

    邓艾巡后上言,认为以前大军出征,‘运兵过半,功费巨亿。’若在淮北屯兵二万,淮南屯兵三万,‘什二分休’同时开运河漕渠,‘以增溉灌,通漕运。’经过计算,除去成本,每岁可储备五百万斛粮食,六七年就是三千万斛,可供十万之众吃五年之久。’以此乘吴,无不克矣。’从当年开始开广漕渠,经营淮南屯田,自此之后,每东南有事,大兴军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四郎你想在此屯田,莫非是想效仿邓艾旧事?”

    李元徽闻言,连忙拍了拍手:“兄长博古通今,有经天纬地之才,小弟佩服,这杯酒敬兄长之博闻强记。”

    说罢,李四举杯饮罢。而后郑重道:“江淮四战之地,我据此本无异心,唯有保境安民而已,然此时流民四起,劳役过重,耕者为躲避劳役赋税,土地都不要了举家逃亡,民田赋税过重,且有劳役,百姓势必不愿意耕种,只有充作军屯,方能改观。”

    托老丈人的福,大燕现在各地包括淮南都有太多撂荒的地,合理利用起来当做军屯肯定是没问题的。

    淮河北面自然是不能去种地,但淮南这么大地方呢,完全够用。

    只是想要搞军屯,没有郑善道的配合肯定是不行,马上就是春耕了。

    所以一定得忽悠着郑善道帮忙。因为他这个平南将军府不能随便把地圈过来搞军屯,必须有淮南郡县方面的配合才行,不然光是朝廷哪里扯皮,就不知道得扯到什么时候去。

    郑善道心中暗道,你这小子倒是挺能掰扯,民田得交田赋,军屯就不用上缴粮食了?

    不过忙还得帮。李元徽吐露的计划跟他的想法显然是不矛盾的。

    “四郎如此说,那为兄自然是要助你一臂之力的,不过嘛”

    “兄长放心,粮食有你三成。”

    “哈哈哈,快人快语,那就成交?”

    “成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