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高粱河车神)_第122章 换赛道的诗仙依旧生猛(2 / 2)_我真的只想混个从龙之功啊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122章 换赛道的诗仙依旧生猛(2 / 2)

    “淮南富庶,田亩良多,不过因为朝廷弊政,所以流民四起,盗贼丛生,剿灭不尽.”

    “将军督三郡兵事,总揽江淮,当以安民为要务,当效魏武,招募流民屯田”

    “一可军资足用,二可使流民安居,三可藏兵于民以防不测。”

    说道这里的时候,李青莲的眼神直直望向对面的李元徽。

    李元徽的脸上则是没有任何表情,只是略带微笑,而双目之间,深邃难明。

    半晌,李青莲才低头道:“李某失礼了,请将军海涵。”

    李元徽则非常严肃的问道,“李先生为何觉得,天下丧乱在即?”

    李青莲道:“圣人无故易储,又让诸皇子为州牧,必生祸乱。且天下黎庶早已苦不堪言,圣人以旧日威德尚且勉强镇压,若天下必乱。”

    李元徽没想到,两人第一次见面,就直接开门见山到这种程度。

    这不写诗了,换了赛道的诗仙,居然能有这番见地,不说是一流的战略眼光,但最起码也算是难得的人才。

    “先生是陇西李氏,哪一房?”

    “姑藏房。”

    “哦?想不到我与先生居然同宗同族”

    两人一叙宗谱,居然是同出姑藏房,还是同一远祖。

    “我幕府之中,尚缺一记室参军,不知青莲兄可否屈尊暂任?”

    “多谢将军赏识,李某不胜感激,原为将军驱驰。”

    一番考校之后,李元徽也是大着胆子将这李青莲收入幕府之中为记室参军。

    也就是他当初给慕容颌干的活。

    其实这风险还是很大的,毕竟李青莲这些话,已经有些不臣之意了。

    但这些想法,跟李元徽还真就不谋而合。

    李四原本的打算是回到淮南之后,首先做的就是剿灭流寇,而后广修坞堡,编户齐民,分兵驻扎。

    并且修建完整的烽燧系统,以统一应对流寇,并且安抚流民屯田。

    现在江淮一带撂荒的土地多的是,有的地方甚至上百里都没有人烟。百姓因为交不起税赋和躲避沉重的徭役而四处流散。

    作为平南将军完全可以把这些荒地直接用作军屯,而后招募流民耕种,搞屯田。

    屯田制的本来是为了解决军粮问题,在西汉时期首开。

    汉文帝时的晁错建议“徙民实边”,汉武帝时赵充国建议“屯田”于边防,其本质是为了解决边境地区军粮运输不易,使边军可以自行解决一部分或大部分军粮问题,从而达到减少国家财政压力。

    但应该注意到的是直至东汉末年为止,屯田制都不作为一种基本制度存在。

    在曹操迎奉汉献帝之后,羽林监枣祗谏言曹操采取屯田制。

    枣祗建议采取屯田制的原因是当时汉末各路军阀都是忙于征战,带兵打仗或许颇有能力,但在经济和农业管理上则都是一塌糊涂。

    加之东汉末年多有天灾兵祸,大多数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活动皆以停顿,军粮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各路军阀。

    比如作用冀州的袁绍因缺粮,其麾下军队只能吃桑葚,控制淮南的袁术只能让军队去吃河蚌,要知道这两个地方,在汉末乃至于现在的大燕,都是富庶之地。

    富庶之地都这样,那穷地方咋办的?

    凉拌是不行了,风干呗

    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打仗打什么,打资源,打粮食呗。

    没什么比让人吃上饭,更重要的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