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鹤笔记(她与灯)_第 31 章 晴翠琉璃(三)(2 / 2)_观鹤笔记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 31 章 晴翠琉璃(三)(2 / 2)

观鹤笔记 她与灯 3218 字 1个月前

    虽各有各的态度,却都免不了鄙夷之色。

    都察院的一个黄姓的御史走出人群,抬手直斥道:“你的老师因为你而死,你还有脸立于此处?”

    邓瑛抬起头,“邓瑛为拜祭老师而来,无意冒犯大人。”

    说完放伞抬手,躬身揖礼。

    黄御史并不回礼,虚点着邓瑛朝身后的人轻笑道,“你们看看,现在连宫里的奴婢都行士礼。大礼何存啊?”

    邓瑛低着头没有出声,松开作揖的手,撩袍跪下,伏身再礼。

    “请诸位大人,容邓瑛拜祭老师。”

    杨伦站在人群后面,刚要上前,却被背后齐淮阳一把拉住,“别去。”

    他一时有些恼,压低声音呵道:

    “放手。”

    齐淮阳并没有听他的,低头朝人群后看去。

    “不是我想拉你,是下面跪着那个人不想你露这个面。”

    杨伦一怔。

    “为何?”

    齐淮阳看着雨中的人,平声道:

    “你是内阁的人,刑部的大堂上也罢了。但这个时候你不能站到六科和都察院的对面去。否则内阁在弹压黄御史这些人上,会更被动。”

    杨伦听完不禁握紧了拳头。

    有的时候,他真的有点恨邓瑛。

    他原本以为张展春的死,会让邓瑛恨他,恨这个官场,但他好像并没有,就像张展春理解他们一样,他也没有责怪他和白焕,甚至在卑微到不能再卑微的境地,还在试图周全那个羞辱过他的内阁。

    可这何尝不是在逼他们惭愧。

    “请诸位大人让容邓瑛祭拜老师。”

    邓瑛提高声又说了一遍。

    有些官员见他在雨中跪求,不禁沉默。

    黄御史也没有出声。

    然而就在有人试图想要劝身边人,给他让一条道的时候,人群里却突然传来一个冰冷的声音,“容你进灵堂,无非羞辱先人。”

    众人回头看去,见说话的人身穿玄袍,腰配绣春刀,忙挤推着让到了一边。

    没有一个人敢再出声。

    杨伦有些不忍再看,转身正要朝殿内走,忽然听到一个清亮的女声。

    “邓瑛起来。”

    杨伦心里一沉,反身拨开人群,果然看见杨婉正弯着腰,一手撑伞,一手搀着邓瑛的胳膊。

    她也穿着素服,周身无饰,只有腰间的那一双芙蓉玉坠子,令人一眼就能看出她的身份。

    邓瑛抬起头。

    面前的人已经被雨浇透了,头发贴在脸上,但面色却依然很温和。

    “起来呀,你再不起来我要生气走了。”

    她是这样说的,搀在他手臂上的手却一直没松。

    在贞宁十二年间的这场雨里,有很多人逼他跪下,只有这个姑娘,要他站起来。

    在他错愕之时,她抿了抿唇,抬头朝山门内看了一眼,又低头看他,温声对他说道:

    “邓瑛,张先生看到你这样会难受的。”

    说完又用了些力,“你起来我帮你。”

    邓瑛不敢拽伤她,忙顺着她的力道站起了身。

    杨婉扶着他站稳,又从怀里取出自己的帕子递给他,“把脸上的雨水擦干,撑好伞。”

    说完独自一个朝张洛走去。

    “杨婉!”

    杨婉没有回应邓瑛,径直走到山门的石阶下。

    她不是第一次面对张洛,但这一回,她内心却没有一丝胆怯。

    “你虽然姓张,但你是张先生的亲族吗?”

    张洛沉眸。

    杨伦忙走出人群呵道:“婉儿,不要放肆。”

    杨婉转身朝杨伦看了一眼,“杨大人,我是尚仪局女使,理内廷礼仪,丧仪拜祭之礼的错漏,不能过问修正吗?”

    杨伦气得胸闷,她显然没打算给他面子,甚至不打算给在场所有人面子。

    杨婉再一次看向张洛,重复道:“张大人是张先生的亲族吗?”

    张洛先是沉默,而后冷声道:“不是。”

    “今日张先生的亲族不在,唯亲之人,只有他唯一的学生,你们却逼人跪求,不容他拜祭。这是什么大礼,你们寒窗几十年,就是为了此时高人一等,党同伐异吗?”

    张洛沉声,“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

    杨婉曲膝行礼,“若我言辞冒犯,甘愿受责。”

    几丝雨水顺着她的脸颊流入她的口中。

    说完将才的那一番话,她忽然有一些恍惚。

    这个场景她好像是第一次经历,却又好像经历了好多次。

    在无数个研讨会上,她都是这样孤独地站着,面对一群严肃的人。那些人其实也并没有错,也是埋首故纸堆一辈子,坚守自己学术观点的研究者。只是他们不相信她,也不相信她背后的那个人。比起当年,她拼命地想要把邓瑛形象重新拼组在他们面前,拼命地要修正那些对他成见颇深的观点,拼命地维护住一个已故之人的身后名。

    如今,她保护的是邓瑛真正的尊严。

    他活着,他就站在她身后。

    不是历史长河里的虚像,也不是她孤独的执念。

    杨婉喉咙有些发哽。

    如果不是从六百年之后回来,邓瑛是不是永远都不会知道,后来还有一个他不认识的后人,站在大部分人的对立面,陈他无法开口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