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乌鸦一号)_第92章 尔虞我诈(2 / 2)_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92章 尔虞我诈(2 / 2)

    比起传统利用低分辨率光谱仪,然后花费上数月和大量计算资源,才从轨道绘制出大型星体表面元素成分图的方式,伽马射线要更加符合小行星挖矿的需求。

    小行星挖矿的机会稍纵即逝,它的轨道我们无法预测,它出现在合适挖掘轨道的时间很有限。

    我们需要迅速判断它是否具备挖矿的价值,一趟挖矿下来能否回本,至少是盈亏平衡。

    几个月的表面元素成分图这个时间周期太久了,是我们无法忍受的。”陈元光在和马斯克开远程视频会议。

    马斯克显然对小行星挖矿充满兴趣,早上四点半也要爬起来和陈元光开这个会。

    他很好奇陈元光的计划,到底是说着玩,还是真正打算做这件事。

    小行星挖矿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可要比去火星高得多。

    只有真正实现小行星挖矿,马斯克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改造火星,建造火星城市的希望。

    陈元光接着说:“你知道的,太阳系里所有物体都不断在接受宇宙射线的轰击。

    这些来自深空的高能粒子以飞快的速度撞击小行星暴露的表面。

    粉碎顶层的原子并产生包括中子在内的二次粒子簇射。

    然后中子与材料中的原子反复碰撞,在碰撞过程中产生伽马射线。

    我们通过伽马射线探测仪去记录来自小行星表面的伽马射线的强度和波长。

    通过分析该光谱,就可以确定许多重要的岩石形成元素的浓度,包括氧、镁、硅和铁,更不用说黄金这种贵金属了。”

    陈元光的思路很清晰,或者说未来人类早期小行星挖矿的思路很清晰。

    都是一个接一个的坑踩出来的。

    马斯克听的很认真,光是这个思路就能看出来,陈元光不是随便说着玩。

    你真正要做这件事和你打算圈钱跑路的状态是不一样的,知识积累对天才来说很容易,但是谈起这件事的精神状态很难伪装。

    陈元光谈到计划时的激情,是马斯克哪怕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

    马斯克好奇道:“你说的没问题,问题是如何去探测伽马射线,以及确认伽马射线确实是来自对应的小行星?”

    马斯克接着说:“之前去探测伽马射线,需要用到高纯度的锗,它需要低温冷却的同时体积非常庞大,压根无法在卫星上使用。

    哪怕是机器人着陆器上要使用高纯度锗都做不到。”

    陈元光说:“这需要用到一种新材料,具体什么新材料这是商业机密。”

    马斯克马上转移话题,因为他知道继续这个话题只会引起对方的警惕,马斯克觉得合作时间还很长。

    你既然要用SpaceX的设备,那你新一代伽马射线探测器的发射还不是得依赖SpaceX。

    陈元光则觉得马斯克的好奇心有点太旺盛了,自己得早点搞定可回收火箭,把这一块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王道。

    双方的合作属于都心怀鬼胎了。

    和马斯克开完远程视频会议,看着猎鹰九号成功飞入预设轨道之后,他就关上电脑准备去吃早饭了。

    “怎么样?”林甲已经在餐桌上等他了,桌子上摆着有面包、沙拉、煎蛋和烤肠。

    因为特殊的工作性质,他们没有请保姆,家里还定期会有专人上门排查一些监听设备。

    陈元光说:“挺顺利的,已经进入预设轨道了,等下一轮变级之后才进入下一轨道。

    应该没啥问题。”

    林甲咬牙,“还是太贵了,打一发就是三千万美元。”

    SpaceX官方公布的数据,猎鹰9每一次发射到近地轨道是6200万美元,这是新火箭的价格。

    也就是说火箭第一次发射是6200万美元。

    但猎鹰九是可以回收的。

    第二次发射的火箭,价格要降低到5000万美元,而SpaceX手里有一堆发射次数10以上的火箭。

    他们要准备打到高斯轨道去,而且要让猎鹰九号满负载,所以价格会比可回收更贵。

    高斯轨道是那个椭圆形的轨道,地球离这个轨道近地点距离1000公里以下,而离远地点36000公里。

    同时在经过加速之后可以到达地球静止轨道。

    也就是说,通过猎鹰九,可以把探测器打到一个较远的地方,探测到更准确的数据。

    和华国航天集团合作,采取长征系列火箭的话,首先是价格,价格长征乙的对外报价是4000万美元左右,贵一点,但是还好,因为可以用rmb结算。

    第二点比较致命,那就是负载,长征乙的负载是5.5吨,无法达到光甲航天的目标值。

    另外还有原因就是,陈元光希望获得一些猎鹰9的发射数据,他们搭载的探测器可以捕捉猎鹰9的数据。

    依赖未来科技,倒不是做不出比猎鹰9好得多的可回收火箭。

    主要陈元光要把握好度,用这个时代能接受的技术,做出最大的效果。

    而不是搞出什么黑科技,大家都无法理解,然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可以领先,但是领先的得有限。

    别人载荷10吨以内,你搞出个300吨载荷的星舰出来,这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你用什么曲率引擎搞出个3000吨载荷,这就不正常了。

    “没办法啊,航天这玩意就是贵,不然怎么可能预算起步就是20亿美元。

    20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现在来看20亿美元都有点紧张。”

    陈元光有点后悔,早知道要钱这么容易,他应该多要点的。

    林甲问:“有把握吗?

    要是没成,后续拉投资那可就难了。”

    陈元光说:“有把握,但是即便没成功,后续自己投钱也不是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