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的卯金刀(倚夜听雨)_第67章 命运与抉择(1 / 2)_晋末的卯金刀最新章节免费阅读无弹窗_嘀嗒读书

第67章 命运与抉择(1 / 2)

第67章  命运与抉择

        “兄长,我们是否出兵泰山郡,将那伪汉刘泰剿灭?”苟纯看着徐龛离开,对苟晞问道。

        对苟纯来说,刘泰是什么地方冒出来的牛马,反正对自己兄长来说都是菜鸡!

        这并不是苟纯小看了刘泰,而这是苟晞帮助司马越从八王之乱杀到冠军的绝对实力。

        “不急!”苟晞从容不迫的回答了一句,道,

        “泰山已失,琅琊难保,真等威胁到东海国,且看他司马越着急不着急。

        司马越想要我们打刘泰,且先把兖州刺史给交出来。

        否则我一个普普通通的青州刺史,凭什么管到泰山郡去!名不正,言不顺啊!”

        苟纯知道自己兄长对司马越听从潘滔的建议没封自己兖州刺史,而是封了自己青州刺史相当不满,现在能有机会名正言顺的把兖州刺史收入囊中,兄长绝不会错过。

        “兄长,若如此是否会让刘泰在泰山郡做大?”苟纯担心的说了一句。

        “没事,大才好,若不大,兖州刺史又从何而来!”苟晞倒满不在乎。

        因为面对着“八王之乱”的缩圈,苟晞硬依靠着自己的天赋实力带着司马越胜利。

        苟晞已打出了自己的无敌气势,大概也就是带兵打战连赢了二十把没有输过的水准。

        所以苟晞虽然骄横,但却充满了自信。

        不仅是他,就算他麾下的将士也都认为苟晞是不会败的,而只要这层不败金身不打破,那莫说苟晞自己很少出现失误,就算苟晞出现失误,将士们也都会抬着他去胜利。

        至于历史上他的失败了第一场战争,也不能算是他的错。

        因为就在他排兵布阵跟曹嶷军队准备厮杀的时候,结果一阵风吹过来,吹得士卒张不开眼,吹得士卒摆不了军阵,然后被曹嶷抓住了机会给打败了。

        而不败金身这种东西,只要破碎了一次,那走无敌流的统帅自然也就全都崩了。

        后面遇到谁,都要靠他自身的水平去战斗,但当士卒们知道你不是无敌的统帅,就不会怀着自己是不败的信念去战斗了。

        所以,此刻刘泰好像在匈奴汉国的时候立了相当多的功,但说到底,也就是刘泰立了这么多功勋才有资格出现在苟晞面前,能够被他注意到。

        “我们是不是应该派遣士卒到泰山的边界驻扎,谨防刘泰的军队过来青州骚乱!”苟纯听到苟晞的话不由询问道。

        “无需如此!”苟晞摆摆手道,“正常的进行防守就好。

        若派遣的士卒太多了,让那刘泰有了压力,不敢出兵那就糟了。

        不过,倒可以给琅琊国那边的人写信,愿意北上青州的话,我还是很愿意庇护他们的!”

        “兄长的意思是?”苟纯听到苟晞如此的话不由思索道。

        “总不可能让我亲自跟司马越说我要兖州刺史吧!”苟晞看着苟纯倒开口道。

        苟纯听到这话,倒是不由笑呵呵的起来,道,“我明白了,兄长!”

        很显然,苟晞是想要借助在琅琊国,甚至西海国的人,去提醒一下司马越。

        这青州到底有自己存在,只不过想要自己出手的话,那价格可不能低了。

        苟晞愿意给刘泰一些时间,自己也好待价而沽。

        至于刘泰,因为层次不够,同时对苟晞的认识也并不够深,所以并不清楚苟晞的想法。

        但刘泰短时间内,依旧把防御苟晞作为自己第一重要的任务。

        因为刘泰清楚,只要第一波粮食耕种出来,那自己就不会再坐吃山空,而是成为坐地虎。

        所以自然的,这时候的解飞自然在刘泰要求下,开始忙得飞起,研究各种的农业工具。

        因为春耕在即,第一时间需要要求的就是耕犁,比如直辕犁。

        汉代已有直辕犁了,有双辕和单辕之分,基本上是二牛抬扛式,适合在平原地区使用。

        这能保证田地犁地平直,比较容易驾驭,效率也较高,而经过了几百年改进,在魏晋时期,直辕犁不仅是结构上更加简单完善,应用起来也更加广泛。

        至少任何一个工匠说,都能非常娴熟的用几根木棍与铁犁把直辕犁给搭建出来。

        说实话,刘泰也是知道曲辕犁的,毕竟曲辕犁性能比直辕犁优越,肯定能替代掉直辕犁。

        但不可否认,直辕犁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已经相当的完善,从生产到使用上到官员,下到百姓,全部都一清二楚,甚至有的百姓自己都能够打造出来。

        所以刘泰很清楚,自己这时候不是去发明什么曲辕犁,而是先要保证直辕犁的供应。

        那就是直接上流水线。

        说实话,这个时代的人上流水线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

        虽然整个国家统一了度量衡,但想让下面的人执行流水线,基本上是一个工匠一个标准。

        你要是问他们什么叫做标准,他们回答就两个字感觉。

        毕竟刘泰弄过来的工匠又不是给皇帝们弄器具的,那是差一分一毫都不行,差一点那就是要全家掉脑袋的。

        在刘泰手下干活,若说有这个觉悟那就太看得起他们了。

        刘泰只能先让解飞把直辕犁的工程进行拆解,每一个步骤交给一名工程师傅,让他们一群人一起搭建起完成两件直辕犁,然后让他们拆解了后,打乱了里面的零件,又重新拼凑成了两件直辕犁。

        再把一件直辕犁给拆解掉,每个人拿一块零件回去,让跟着他们的学徒根据这个零件去制作相应的配件,他们作为监工,鉴定每一块零件的质量与规格就好。

        不得不说,直辕犁这种东西算是古代底层百姓普及最是常见的器具,所以哪怕学徒打磨起这些零件来也并不是非常困难。

        等到他们把各自的配件一一的送过来,很快一座座搭建好的直辕犁,便被刘泰送到一处处的集体农庄之中。

        至于更基层的百姓,想要那就要到官府之中进行租借,但这样的话,不论是牲畜,还是铁器都相当的吃紧。

        所以通过了这一种流水线稍稍爆发一波,生产出了足够器具后,整个机关小组,便又去研究器具,而不是去生产器具去了。